而我本就在 江南 ,那就抽个周末⏰或即将到来的清明假期,前往 苏州 听个小曲儿、逛下园林、煮壶茶、吃碗蟹黄面、烫个苏式火锅、尝尝糯叽叽的 苏州 小吃,可还行?
觉得 苏州 美好,大抵是因为诗词里的文字,正所谓一座姑苏城,半部 江南 诗~
更在你一句春不晚,我就到了真 江南 的冲动里!年纪越大,读的诗词越多,却发现景色都在字字句句里,在墨香中…
有时候哪怕被日常繁杂绊住脚步不能到此一游,却仍然可以在那些绝美的句子伴着酒香遇见姑苏城的水墨晕染
去年秋没打算写 苏州 ,没成想今年春还是动了这个念头,想要记录留个念想…
都说北方人对 江南 的小桥流水有着执念,那我就尽地主之谊分享一些 江南 风光吧。而对于江浙沪朋友来说,安排场周末旅行也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
去寻找内心的自己,在成长过程中我们不需要急于求成的焦躁,更需要这份内心的宁静让自己在风雨中成长在阳光下舒展出人生的画卷
话说从家里开车到 苏州 老城区 平江 路也不过100公里左右,而我已近16年未曾回 苏州 再望一望…
自2008年夏天离开这座姑苏城,便将毕业后曾在此工作的一段经历埋进了青春回忆里,直到去年11月初才安排上这么一场说走就走的自驾之旅
苏州 的“苏”字,繁体写做“蘇”,有草有鱼有禾。而 苏州 自古又是鱼米之乡,不少人便将此当做 苏州 名称的由来,失之谬矣。
苏州 一名,最早见于隋朝,伐陈灭国后废郡置州,又以城西有姑苏山故,古称“姑苏”。后改吴郡为 苏州 ,到这边就得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姑苏山又称姑胥山,大禹治水后分封功臣“胥”于此地(姑为发语词无实际意义)。据说这姑胥山便是如今的灵岩山,而在古吴楚方言中,胥与苏同音。 比如 楚国国都被吴国攻陷时,那位前往秦国一把鼻涕一把泪地拉来救兵的楚国大夫申包胥,在《战国策》中就写作“勃苏”。
史载“泰伯奔吴”,来到此地见此地民众,断发文身,喜欢一边奔跑一边大喊“wuwuwu”,就把土著称为吴人,此地称之为吴。
吴亡于越国,越亡于楚国,后并入秦,设会稽郡吴县。汉以此地封吴王刘濞,七国之乱后复置郡县。王莽新朝改吴县为泰德县,刘秀复国又改回吴县。汉顺帝因会稽郡幅员辽阔,析吴县等十三县为吴郡。三国归于 孙吴 ,晋封为吴国,刘宋复为吴郡,南陈析为吴州,隋灭陈,以城近姑苏山为故,改吴州为“ 苏州 ”。想来改名之人,也是知道姑胥才是比吴地更早的名称。
拙政园、 狮子 林离得很近,可以一起逛。近期网师园的玉兰花很绝,深度园林爱好者还可以逛留园、沧浪亭、可园、藕园等…
拙政园建于明正德四年, 苏州 最大的古典园林代表作,也是 苏州 最著名的园林!与 苏州 的留园、 北京 颐和园、 承德 避暑山庄一起被誉为 中国 四 大名 园,且并列为首,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两条连廊将拙政园为东园、中园和西园三部分。东部主要建筑有兰雪堂、倚玉轩、芙蓉榭、天泉亭、缀云峰等,均为移建但开阔疏朗。
中园是最精华的部分,有小飞虹、香洲、荷风四面亭等精华景观,是全园精华所在。
西园小巧而精美,有三十六鸳鸯馆、留听阁、宜两亭、倒影楼、水廊等,建筑精美。威客电竞威客电竞威客电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