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园林的形式、特点、布局 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 掌握园林艺术的定义 掌握园林艺术与形式美原理在园林中的应用 掌握园林的形式与特点 明确园林形式的确定 明确中外园林的发展史 教学重点难点 园林的形式与特点 各种园林形式的特点 教学内容 园林艺术基本原理 园林的形式与特点 中外园林概述 四、教学方法与辅助手段 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在多媒体教室讲授。强调本次课在整门课程学习中的瓶颈作用,提请学生给予充分的重视。 五、小结: 通过本次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园林的发展史,园林发展的几个阶段,了解外国园林的发展简史。 五、作业与思考 第一章 园林的形式、特点、布局 第一节 中外园林概论 一、中国园林发展经历的几个历史阶段及其历史文化背景 萌芽期→形成期→发展、转折期→ 成熟期→高潮期→变革期→新兴期 (一)萌芽期 中国园林的兴建是从商殷实期开始的,当时商朝国势强大,经济发展也较快。文化上,甲骨文是商代巨大的成就,文字以象形为主。在甲骨文中就有了园、囿、圃等字,而从园、囿、圃的活动内容,可以看出囿最具有园林的性质。在商代,帝王、奴隶主盛行狩猎游乐。《史记》中记载了银洲王“益广沙丘苑台,多取野兽蛮鸟置其中。……乐戏于沙丘”。在囿的娱乐活动中不只是供狩猎,同时也是欣赏自然界动物活动的一种审美场所。因此说,中国园林萌芽于殷周时期,最初的形式“囿”,是就一定的地域加以范围,让天然的草木和鸟兽滋生繁育,还挖 (二)形成期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建立了中央集权的秦王朝封建帝国,开始以空前的规模兴建离宫别苑。这些宫室营建活动中也有园林建设如《阿旁宫赋》中描述的阿旁宫“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形空,不霁何虹。” 汉代,在囿的基础上发展出新的园林形式——苑,其中分布着宫室建筑。建章宫是其中最大、最重要的宫城,“其北治大池,渐台高二十余丈,名曰太液池,中有蓬莱、方丈、赢洲,壶梁象海中神山、龟鱼之属。”这种“一池三山”的形式,成为后世宫苑中池山之筑的范例。 (三)发展、转折期 中国历史上,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园林属于发展、转折期。这一时期是历史上的一个大动乱时期,是思想、文化、艺术上有重大变化的时代。这些变化引起园林创作的变革。西晋时已出现山水诗和游记。当初,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只是用山水形式来谈玄论道。到了东晋,例如在陶渊明的笔下,自然景物的描绘已是用来抒发内心的情感和志趣。反映在园林创作中,则追求再现山水,有若自然。南朝地处江南,由于气候温和,风景优美,山水园别具一格。 (四)成熟期 中国园林在隋、唐时期达到成熟,这个时期的园林主要有隋代山水建筑宫苑、唐代宫苑和游乐地、唐代自然园林式别业山居、唐宋写意山水园、北宋山水宫苑。 隋代山水建筑宫苑 隋炀帝杨广即位后,在东京洛阳大力营建宫殿苑囿。别苑中以西苑最著名,西园的风格明显受到南北朝自然山水园的影响,采取了以湖、渠水系为主体,将宫苑建筑融于山水之中。这是中国园林从建筑宫苑演变到山水建筑宫苑的转折点。 唐代宫苑和游乐地 唐朝国力强盛,长安城宫苑壮丽。大明宫北有太液池,池中蓬莱山独踞,池周建回廊四百多间。兴庆宫以龙池为中心,围有多组院落。大内三苑以西苑为最优美。苑中有假山,有湖池,渠流连环。 唐代自然园林式别业山居 盛唐时期,中国山水画已有很大发展,出现了寄兴写情的画风。园林方面也开始有体现山水之情的创作。盛唐诗人、画家王维在蓝田县天然胜区,利用自然景物,略施建筑点缀,经营了辋川别业,形成既富有自然之趣,又有诗情画意的自然园林。中唐诗人白居易游庐山,见香炉峰下云山泉石胜绝,因置草堂,建筑朴素,不施朱漆粉刷。草堂旁,春有绣谷花(映山红),下有石门云,秋有虎溪月,冬有炉峰雪,四时佳景,收之不尽。这些园林创作反应了唐代自然式别野山居,是在充分认识自然美的基础上,运用艺术和技术手段来造景、借景而构成优美的园林境域。 唐宋写意山水园 从《洛阳名园记》一书中可知唐宋宅园大都是在面积不大的宅旁地里,因高就低,掇山理水,表现山壑溪流之胜。点景起亭,揽胜筑台,茂林蔽天,繁华覆地,小桥流水,曲径通幽,巧得自然之趣。这种根据造园者对山水的艺术认识和生活需求,因地制宜的表现山水真情和诗情画意的园,称为写意山水园。 北宋山水宫苑 北宋时建筑技术和绘画都有发展,出版了《营造法式》,兴起了界面。政和七年,宋徽宗赵佶始筑万岁山,后更名为艮岳,岗连阜属,西延平夷之岭,有瀑布、溪涧、池沼形成的水系。在这样一个山水兼胜的境域中,树木花草群植成景,亭台楼阁因势布列。这种全景式的表现山水、植物和建筑之胜的园 林,成为山水宫苑。 (五)高潮期 元、明、清时期,园林建设取得长足发展,出现了许多著名园林,如三代都建都北京,完成了西苑三海(北海、中海、南海)、圆明园、清漪园(今颐和园)、静宜园(香山)、静明园(玉泉山),达到园林建设的高潮期。 元、明、清是我国园林艺术的集成时期,元、明、清园林继承了传统的造园手法并形成了具有地方风格的园林特色。北方以北京为中心的皇家园林,多与离宫结合,建于郊外,少数建在城内,或在山水的基础上加以改造,或是人工开凿兴建,建筑宏伟浑厚,色彩丰富,豪华富丽。苏州、扬州、杭州、南京等江南的私家园林,多于住宅相连,在不大的面积内,追求空间艺术变化,风格素雅精巧,因时随形创造出了“咫尺山林,小中见大”的景观效果。 元、明、清时期造园理论也有了重大发展,其中比较系统的造园著作就是明末计成的《园冶》。书中提到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相地合宜,造园得体”等主张和造园手法。为我国造园艺术提供了珍贵的理论基础。 (六)变革期 从战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这个时期,中国园林发生的变化是空前的,园林为公众服务的思想,把园林作为一门科学的思想得到了发展。这一时期,帝国主义国家利用不平等条约在中国建立租界,他们用掠夺中国人民的财富在租界建造公园。并长期不准中国人进入。随着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在中国的传播,清朝末年,便出现了首批中国自建的公园。辛亥革命后,北京的皇家园囿和坛庙陆续开放为公园,供公众参观。许多城市也陆续兴建公园,如广州的中央公园、重庆中央公园、南京的中山陵等新园林。到抗日战争前夕,在全国已经建有数百座公园。抗日战争爆发直至1949年,各地的园林建设基本上处于停顿状态。 (七)新兴期 这一时期主要是指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营建、改建和整理的城市公园。新中国成立后,和政府非常重视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事业,把它视为现代文明城市的标志。近50年来城市园林绿化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取得了空前的成就。但是,由于认识上的原因和社会的进步,在发展的过程中也走过了一条曲折的街道。截至1959年全国的绿地面积达128000ha;,10年动乱,园林绿化首当其冲,惨遭浩劫,遭受严重挫折和重大损失。 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中央的正确领导下,拨乱反正,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把园林绿化事业提高到两个文明建设的高度来抓,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园林绿化事业恢复到了应有的地位,展现出了一派欣欣向荣的局面,使园林绿化事业走上了健康发展的街道。城市公园建设正向纵深发展,新公园的建设和公园景区、景点的改造、充实、提高同步进行,小园和园中园的建设得到重视,出现了一批优秀园林作品,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如北京的双秀园、雕塑公园、陶然亭公园中的华夏名亭园、紫竹院公园中的筠石园,上海的大观园,南京的药物园,洛阳的牡丹园等,都取得很大成功。 在公园建设中,以植物为主造园越来越受到重视,用植物的多彩多资塑造优美的植物景观,满足了生态、审美、游览、休息的多种功能。 二、国外园林发展概况及其造园特点 (一)外国古代园林 外国古代园林就其历史的悠久程度、风格特点及对世界园林的影响,具有代表性的有东方的日本庭园,古埃及与西亚园林,欧洲古代园林。 1.日本庭园 日本气候湿润多雨,山明水秀,为造园提供了良好的客观条件,日本民族崇尚自然,喜好户外活动。中国的造园艺术传入日本后,经过长期实践和创新,形成了日本独特的园林艺术。 2.古埃及与西亚园林 埃及与西亚邻近,埃及的尼罗河流域与西亚的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流域同为人类文明的两个发源地,园林出现也最早。 西亚地区的叙利亚和伊拉克也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早在公元前3500年时,已经出现了高度发达的古代文化。奴隶主在宅园附近建造各式花园,作为游息观赏的乐园。奴隶主的私宅和花园,一般都建在幼法拉底河沿岸的谷地草原上,引水注园。花园内筑有水池或水渠,街道纵横方直,花草树木充满期间,布置非常整齐美观。基督教《圣经》中记载的伊甸园被称为“天国乐园”,就在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城附近。在公元前2000年的巴比伦、亚叙或大马士革等西亚广大地区有许多美丽的花园。尤其距今3000年前新巴比伦王国宏大的都城有无组宫殿,不仅异常华丽壮观,而且在宫殿上建造了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观之一的“空中花园”。 西亚的亚述有猎苑,后来演变成游了的林园。巴比伦、波斯气候干旱,重视水的利用。波斯庭园的布局多以位于十字型街道交叉点上的水池为中心,这一手法为阿拉伯人继承下来,成为园林的传统,流布于北非、西班牙、印度,传入意大利后,演变为各种水法,成为欧洲园林的重要内容。 3.欧洲园林 古希腊是欧洲文化的发源地。古希腊的建筑、园林开欧洲建筑、园林之先河,直接影响着罗马、意大利及法国、英国等国的建筑、园林风格。后来英国吸取了中国山水园的意境,融入造园之中,对欧洲造园也有很大影响。 公元前3世纪,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在雅典建造了历史最早的文人园,利用此园对门徒进行讲学。公元5世纪,希腊人渡海东游,从波斯学到了西亚的造园艺术,最终发展成了柱廊园。希腊的柱廊园,改进了波斯在造园布局上结合自然的形式,而变成喷水池占据中心位置,使自然符合人的意志、有秩序的整形园。把西亚和欧洲两个系统的早期庭园形式与造园艺术联系起来,起到了过渡桥的作用。 古罗马继承希腊庭园艺术和亚述林园的布局特点,发展成了山庄园林。欧洲中世纪时期,封建领主的城堡和教会的修道院中建有庭园。修道院中的园地同建筑功能相结合,如在教士住宅的柱廊环绕的方庭中种植花卉,在前辟设药铺,在食堂厨房前辟设菜圃,此外,还有果园、鱼池、游憩的园地等。在今天,欧洲一些国家还保存有这种传统。 在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罗马、威尼斯等地建造了许多别墅园林。以别墅为主体,利用意大利的丘陵地形,开辟成整齐的台地,逐层配置灌木,并把它修剪成图案式的植坛,顺山势利用各种水法(流泉、瀑布、喷泉等),外围是树木茂密的林园。这种园林统称为意大利台地园。台地园在地形整理、植物修剪艺术和水法技法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 法国继承和发展了意大利的造园艺术。1638年法国J.布阿依索写成西方最早的园林专著《论造园艺术》(Traite du Jardinage)。它认为;“如果不加以条理化和安排整齐,那么,人们所能找到的最完美的东西都是有缺陷的。”17世纪下半叶,法国造园家A.勒诺特尔提出要“强迫自然接受匀称的法则”。他主持设计凡尔赛宫苑,根据法国这一地区地势平坦的特点,开辟大片草坪、花坛、河渠,创造了宏伟华丽的园林风格,被称为勒诺特尔风格,各国竞相效仿 18世纪欧洲文学艺术领域中兴起了浪漫主义运动。在这种思潮的影响下,英国开始欣赏纯自然之美,重新恢复传统的草地、树丛。于是产生了自然风景园。初期的自然风景园对自然美的特点还缺乏完整的认识。18世纪中叶,中国园林造园艺术传入英国。18世纪末,英国造园家H.雷普顿认为自然风景园不应任其自然,而要加工,以充分显示自然的美而隐藏它的缺陷。他并不完全排斥规则式布局形式,在建筑与庭园相接地带也使用行列栽植的树木,并利用当时从美洲、东亚等地引进的花卉丰富园林色彩,把英国自然风景园推进了一步。 自17世纪开始,英国把贵族的私园开放为公园。18世纪以后,欧洲其他国家也纷纷效法。 (二)外国近、现代园林 17世纪中叶,英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武装推翻了封建王朝,建立起土地贵族与大资产阶级联盟的君主立宪制政权,宣告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诞生。不久,法国也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继而,革命的浪潮席卷全欧。在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下,新兴的资产阶级没收了封建领主及皇室的财产,把大大小的宫苑和私园都向公众开放,并统称为之公园(Public Park)。这就为19世纪欧洲各大城市产生一批数量客观的公园打下了基础。 此后,随着资本主义近代工业的发展,城市逐步扩大,人口大量增加,污染日益严重。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资产阶级对城市也进行了某些改善,新辟的一些公共绿地并建设公园就是其中的措施之一。 然而,从真正意义上进行设计和营造的公园则始于美国纽约的中央公园。1858年,政府通过了由欧姆斯特德(Frederick Law Olmsted,1822——1903年)和它的助手沃克斯(Calvert Vaux,1824——1895年)合作设计的公园设计方案,并根据法律在市中心划定了一块约340hm的土地作为公园用地。在市中心保留这样大的一块公园用地是基于这样一种考虑,即将来的城市不断发展扩大后,公园会被许多高大的城市建筑所包围。为了是市民能够享受到大自然和乡村景色的气息,在这块较大面积的公园用地上,可创作出乡村景色的片断,并可把预想中的建筑实体隐蔽在园界之外。因此,在这种规划思想的指导下,整个公园的规划布局以自然式为主,只有中央林荫道是规则式的。纽约中央公园的建设成就受到了社会的瞩目和赞赏,从而影响了世界各国,推动了城市公园的发展。但是,由于各国地理环境、社会制度、经济发展、文化传统以及科技水平的不同,在公园规划设计的做法与要求上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呈现出不同的发展趋势。 三、世界园林的发展趋势 纵观20世纪尤其是近几十年来世界城市公园的发展,不难看出,由于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公众对环境认识的提高,使城市公园有了较大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 (一)公园的数量不断增加,面积不断扩大。如日本,1950年全国仅有公园2596个,而1976年则增加到23477个,数量增加了9倍多。 (二)公园的类型日趋多样化。近年来国外城市除传统意义上的公园、花园以外,各种新颖富有特色的公园也不断的涌现。如美国的滨戏法尼亚州开辟了一个“知识公园”,园中利用茂密的树林和起伏的地形布置了多种多样的普及自然常识的“知识景点”,每个景点都配有讲解员为求知欲强的游客服务。此外,世界各国富有特色的公园还有:丹麦的童话乐园、美国的迪斯尼乐园、奥地利的音乐公园、澳大利亚的袋鼠公园等。 (三)在公园的规划布局上,普遍以植物造景为主,建筑的比重较小,以在追求真实、朴素的自然美,最大限度的让人们在自然的气氛中自由自在的漫步以寻求诗意、重返大自然。 (四)在园容的养护管理上广泛采用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科学的管理方法,植物的园艺养护、操作一般都实现了机械化,广泛运用电脑进行监控、统计和辅助设计。 小结: 通过本次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园林的发展史,园林发展的几个阶段,了解外国园林的发展简史。
2、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3、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4、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第0章開宗明義(PowerPoint2003,ppt檔,374KB).ppt
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 专题一 质点的直线运动练习-人教版高三物理试题.docx
高考物理总复习 第九章 第3讲 匀强电场中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 电容器精练(含解析)-人教版高三物理试题.docx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 第4讲 传送带模型和滑块—滑板模型教材研读练习(含解析)-北京版高三物理试题.docx
2020 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股东协议(合作经营互联网直播及短视频业务) 模板.doc
原创力文档创建于2008年,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分享给其他用户(可下载、阅读),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所有。原创力文档是网络服务平台方,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发链接和相关诉求至 电线) ,上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