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美学里的《威客电竞二十四诗品

发布时间:2022-12-30 10:03:12    浏览:

[返回]

  威客电竞威客电竞威客电竞中国文化是具有诗性气质的文化,诗歌的巅峰在唐,明人贺贻孙《诗筏》中说,“唐代所以琼绝千古,以其绝不言理耳”,说的是唐诗之所以能有如此高的成就,在于唐诗的创作不以理胜。那么唐诗胜在哪些方面呢?唐殷璠对盛唐诗有一个评价,即“既多兴象,复备风骨”,唐王昌龄在《诗格》中总结称,“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以得其真矣”,说明唐诗更注重意境,甚至说“如其境思不来,不可作也”。

  有一个有意思的想象,在唐,参与诗歌创作的文人不可胜计,但有关诗歌的理论性文字却极少。即使偶有论诗,也多是以诗论诗,即所谓的“论诗诗”。在唐代,在这些同样具有诗性的诗论之中,传为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对后世的影响深远。(备注:当下有专家认为《二十四诗品》系元学者、诗人虞集所撰《诗家一指》的一部分,关于作者,学术界至今尚无定论)

  《二十四诗品》系诗歌理论著作,更是诗歌美学著作,从形式上看,不过是二十四首四言组诗,从内容上看,更像是一组山水诗。

  在这一组诗句中,你看到的不过是幽谷春色,而且春色怡人,雅如图画。在这里,流水淙淙,水波泛着光泽,一眼望去春意蓬蓬,深谷之中,可见美人若隐若现。满树碧桃,在风和日丽的水边轻轻摇曳。柳阴掩映之下,可见山路弯弯,耳边群莺软语,接连不断。

  读罢这短短三十二个字,你不得不佩服诗句所营造的意境之美。《二十四诗品》堪称绝妙,其词古雅隽秀、清醇明净,其境浑融气象、沉逸深厚。几字铺展,已是诗意到诗境的展现,又尽是画意到画境的呈现。

  也正是因此,《二十四诗品》的美学价值也被中国古典园林所青睐,我们来看看苏州园林与《二十四诗品》的美学关联。

  因《二十四诗品》句为四言,有“言简意赅”的美意,所以成了园林匾额之类的一个极看重的选择。匾额被称为“古建筑的灵魂”,它是一座建筑的“眼睛”,有着点睛之妙。《红楼梦》里有言:“偌大景致,若干亭榭,无字标题,也觉寥落无趣,任有花柳山水,也断不能生色。”

  此廊呈蜿蜒貌,廊东连荷风四面亭,廊西接别有洞天亭,向北转到见山楼。廊在园林中的作用,可以取其实用和观赏功能,也可以用来框景,更可以起到联结景点的引导作用,亦可分割园林空间,增加景深和层次。

  而柳自古便受文人喜爱,被称为千古咏柳第一篇的西汉孔臧的《杨柳赋》就赞其“蔚茂炎夏,多阴可凉”,说的是杨柳的实用价值,这自然是因为杨柳“绿叶累迭,郁茂翳沈”,还能给人呈现佳境,“蒙笼交错,应风悲吟。鸣鹄集聚,百变其音”。

  《诗经》中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句,更是将柳之诗意深深地烙印在人们心中。可以说,柳树既有实用价值,“多阴可凉”,又具有欣赏价值,“万条垂下绿丝绦”,也备受园林青睐。

  拙政园走廊额上题《二十四诗品》中的“柳阴路曲”,非常贴合景致。柳成阴,廊曲折,呈现出诗意与画意的美来。特别是盛夏之时,池边柳枝拂水,映衬池内碧叶接天,真是别有韵味。正是荷风四面亭中的对联中所总结的美意:“四壁荷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

  狮子林古五松园月洞门有砖刻“得其环中”四字,是取自《二十四诗品》之《雄浑》:

  “得其环中”这四个字,如果逛园林时只是走马观花,自然无法领会其个中奥妙。“环中”来自《庄子·齐物论》:“枢始得其环中,以应无穷。”

  怎么理解庄子这句话呢?枢,即门轴,可引申为重要的部分;环是圆形物,这里比喻空无。说的就是,枢立环中,可以周转贯通,可引申为超脱是非,故能应付是非,也有配合自如之意。

  “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清杨廷芝在《二十四诗品浅解》中释之曰:“超以象外,至大不可限制;得其环中,理之圆足混成无缺,如太极然。”

  再联系狮子林“得其环中”砖额所在的月洞门来看,此门连接两个庭院,月洞门为“环”,从一庭院可赏另一庭院之景,反之亦然,互为框景,既得之自然,又佳景天成,这是互相融合,浑然天成,别有意味。所以,可见这“得其环中”四字题得多么博大精深,又耐人寻味。

  “洗炼”一品主要讲的是诗歌的一种境界,求的是自然纯净、返归本体,无世俗尘垢的掺合,“如矿出金,如铅出银”。因此诗歌创作要剔除杂质,诗人要清净自心,作品才能如深潭流泻的春水一般明净,似古镜映照的物象一般传神。这就要求诗人应注重体察朴素事理,保持品德高洁,迎着明净月光,求得心神纯真。要仰望着星辰之光、歌唱隐逸之人,如此所创作的作品便可以像清澈的流水,晶莹的月光是它的化身。

  虎丘胜地自古便有赏月佳话,此额取“明月前身”,越品越有韵致。大凡来虎丘赏过月的,也许对这“明月前身”会有着格外的青睐。人在虎丘月在天,也许我们的前身也曾是一缕月光。

  依然说虎丘,再来看一月洞门额上所题“远引若至”四字,出自《二十四诗品》中的《超诣》:

  看着这古朴凝重、飞舞灵动的字,再简单理解字意,顿时让人如坠世外之地,确有被“引”至此的感觉。而且这“引”,正如诗品中所言“如将白云,清风与归”,意思是说人好像伴从着白云、随着清风,一起遨游来到此地。你看,简单的四个字,其中蕴含的诗意是不是着实有感染力。

  在园林中,楹联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可点缀堂榭,装饰门墙,可托物言志,表情达意,更可丰富景致,引发诗情画意。苏州园林里的楹联不少选句出自《二十四诗品》。

  意思就是,历怎样的浩劫之难,终会是空无的踪影,超尘拔俗的“真人”选择独自远离,每天要做的事,不过是在在园里散步,自得乐趣,因为他知道,过去的事已无法挽回,但是未来的事还来得及赶上。

  下联系取自晋陶潜的《归去来兮辞》,而上联则取自《二十四诗品》中的《高古》一品:

  “真人”乘风而行,手托芙蓉。经历了劫难之后,也不过只留下缥缈的踪影。月亮从东方升起,和风也有意伴从。华山的夜空碧蓝而宁静,倾听着清新的钟声。这便是“高古”之境,要保持质朴的情感,要超脱世俗,寻找可寄托的雅趣。

  比对《二十四诗品》,我们可以看到,真趣亭这幅对楹联选取的内容可谓精髓。何谓“真趣”, 来自于心的意趣即是。唐李白《日夕心中忽然有怀》有云:“素心自此得,真趣非外惜。”所以说,少不得内在的精神引领。正是因此,宋苏舜钦在《吕公初示古诗一编因以短歌答之》说:“上有致君却敌之良策,下有逍遥傲世之真趣。”

  如此,所经历劫难,真真不过是“空踪”罢了,而好月相照,好风相从,是因为心向往之,这便是拥有了一颗高古之心,时时可得意境幽恬之美。

  这幅楹联是由晚清词人顾文彬所题,但并非网上所说其为“集宋词”题联,这种说法不知出自谁人之手而流传开来。其实从形式上看,这样的楹联创意多来自《二十四诗品》,如果所选“四言”句取自宋词自然可说是“集宋词”,但两联四组四言句,皆来自《二十四诗品》。

  “与古为新”来自《二十四诗品》中的《纤秾》:“乘之愈往,识之愈真。如将不尽,与古为新。”

  不得不承认,顾文彬实在是集联大家,四组四言句,经他一集,顿时让人对藕香榭产生奇妙的诗意联想。

  将这两联翻译一下,意思大概就是,这一景观(原诗品中为“创作”)常看常新(原诗品中“古”通“故”),望去如云雾迷蒙下幽曲的流水,似玉一般。那种美,犹如绿色之于春天,自然而然,清新本真,看得人顿时感觉,春风和煦,轻抚你素衣。

  《二十四诗品》影响着后世许多文人的审美趋向,其对古典园林也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园林所追求的意与境和诗品中的意与境完美契合,呈现出诗与画的意境之美。我们在游园时,若细心体会那些匾额楹联所展现的诗品之美,感受着那微妙意蕴,足以让人神思逸飞、境界一新。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