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来,石河子市始终坚持“先栽树,后修路,以树定路,以树控制规划”的发展思路,确立了城市绿地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相统筹、绿地系统与水系道路系统相统筹、绿化生态与商业开发相统筹、绿化景观与军垦风貌相统筹、绿化色彩与树种多样性相统筹的“五统筹”原则。以“东优、西展、南进、北扩”的城镇发展空间为布局,以绿网体系建设为抓手,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3.6%。230余万棵大树、宽厚的防护绿带、开敞的结构绿轴、浓荫的道路绿化撑起了城市最“硬”的绿色空间骨架。
古树名木不仅是宝贵的物种资源,也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见证者,承载着城市记忆和百姓乡愁。石河子市始终坚持保护古树名木为己任,严格遵守古树名木保护相关规定,坚持“能不移则不移、能少移则少移,宁可多修一条路,也不破坏一棵大树”的原则,在实施城市改扩建和建设项目时,必须通过调整规划设计和施工方案,采取避让树木的措施。对全市53株古树名木建档,落实常态化管理机制,对症下药,通过科学的“一树一策”复壮措施,让古树生长更健康、更健壮。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制,将古树名木保护和周边环境保护相统一,让古树名木的生长环境更稳定、更适宜。这些“活的文物”见证了石河子三代军垦人的奋斗历程,在市民心中播撒了生态文明的种子,使一代代军垦人的乡愁情思得以存续。
石河子市是一座由军人选址、军人设计、军人建造的城市。作为共和国军垦第一城,在绿荫鲜花丛中,一栋栋头顶五星的砖红色建筑散落其间,绿肥红瘦,相映成趣。石河子市始终坚持历史价值公园保护的原则,将西公园、军垦广场和周总理纪念碑作为军垦风貌区加以保护和管理。这些场所作为军垦文化的空间载体,充分展现了兵团军垦风貌,传承了红色基因。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石河子市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军垦红色资源,坚持“修旧如旧”原则,依托兵团军垦博物馆、人民电影院、艾青诗歌馆、二十二兵团机关旧址等军垦文化遗址,突出军垦城市特色,不断增强其表现力、传播力、影响力,让“军垦精神”在一代代兵团人身上扎根发芽、开花结果,让市民群众看得见根、记得住乡愁。一座座历史文化建筑和军垦文化雕塑,与成片的大树、古树相互交融,既是城市更新的时代见证,亦是新与旧的碰撞与融合,绿荫鲜花丛中, “满城绿”始终是“军垦红”最好的注脚。
石河子市是一座全民参与的绿化之城,全民护绿、人人爱绿、世代植绿始终是石河子人的心底共识。截至目前,石河子市春秋两季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已持续开展40年,共计造林3.5万亩、597万棵树木。
昔日玛河畔的建筑垃圾场历经30年艰苦卓绝的改造,变成了1700余亩的绿色生态公园,日造氧量可达4万余吨,成为真正的“城市绿肺”。
2016年,石河子市对将军山实施荒山绿化工程,完成荒山绿化680亩。2019年,在荒山绿化的基础上,使用辽宁援疆资金,建设将军山辽疆生态公园,通过客土降碱、喷灌改良,在将军山的荒滩戈壁上建成了一片如诗如画的芝樱花海。
围绕 “河长制”“林长制”工作要求,积极开展水域岸线保护管理和森林草原资源保护。从北部湿地湖泊到南部森林山区,随着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结合生物多样性监测,近年来东方白鹳、玉带海雕、白尾海雕、鹈鹕、天鹅等许多珍禽异鸟,北山羊、马鹿、鹅喉羚、雪豹等野生动物已经由“稀客”成为石河子市的“常来客”。
石河子已形成符合西北地区气候和地域特色的园林绿化精细管养理念,并严格遵守国家、自治区、兵团园林绿化管理制度,制定出符合石河子市各类园林绿地管理办法和养护标准。为提升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水平和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师市成立了园林绿化养护中心和园林研究所,培养了1000余名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园林绿化工持证上岗率达100%,是师市园林绿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在日常的养护工作中更是做足了绣花功夫。针对不同季节植物生长习性、需水量、土质需求等环境因子,不断探索出适宜不同植物生长的养护标准,并及时调整相关养护措施。几十年如一日,今日随处见绿、大树成荫的石河子市离不开多年来园林人坚持不懈的精心呵护和专业养护。
石河子市积极打造“推窗见绿、出门入荫、移步进园”的宜居环境,以一条条横纵交织的绿色街道勾勒出“车在林间跑,人在绿中游”的宜居图景。在风头水尾的戈壁荒漠和环境恶劣的边境沿线建成了一座生态之城、公园之城、田园之城。
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石河子市 “70年行路向青山”,未来将在这片戈壁滩上铺展更加雄浑壮阔的绿色画卷,为国家乃至全世界贡献“兵团生态智慧”。(解浩 田晓鸽)威客电竞威客电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