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水悠悠新安江,溯游而上,南源口流域的南岸山谷腹地,群山环抱,绿树成荫,这里是歙县第一村——卖花渔村。“卖花渔村不卖鱼,只卖梅花与盆景”,因地形似鱼,且世代以卖花为生而得名。每到寒冬腊月,这里的梅花就开遍山野,争奇斗艳,千姿百态的盆景与粉墙黛瓦交相辉映。
徽派盆景是产生于古徽州地域内的盆景派别,可追溯到宋朝,是中国一个古老的盆景艺术流派,也是全国六大盆景流派之一。卖花渔村的徽派盆景制作技艺已有千年历史,已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同时卖花渔村还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公布的非遗旅游村寨。
徽州地区气候温暖,雨水充沛,土壤肥沃,为盆景植物的生长和培育,提供了优越的场所。村中形态各异的盆景处处可见,罗汉松、梅花、榆树随地撒绿。卖花渔村如同一个大盆景,其中又有无数个小盆景,形成了“盆中有景,景中有盆”的神奇画卷。
洪新新,来自歙县卖花渔村,徽派盆景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把徽派盆景园从卖花渔村带到了未晞园。
2019年,未晞园成立了非遗工作室,邀请他作为第一批非遗徽州盆景制作技艺传承人入驻。他来到未晞园,为这雅致秀美的环境而着迷,为了能更好的传承徽派盆景技艺,也为了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徽派盆景,决定在这里传承和创新徽派盆景。
在未晞园的西南角山坡上,有一片园中园,这里就是洪大师工作的盆景园,园中约有300盆徽派盆景。每天早上8点多,洪大师就准时出现在园子里,给心爱的盆景浇水、修枝、除草、塑型。他说,一个好的作品往往需要时间的打磨,短则数年,长则数十年。
盆景是一种以小见大、极富生命的艺术形式,是画境和意境相融合的艺术品,是蕴含着艺术家的思想感情和理想祈望,更是人们向往自然、回归自然、怀抱自然的产物。
当晚霞洒向盆中黄山松的枝头时,也同样洒向园中流水潺潺的水圳;当微风拂过五针松的虬枝时,也同样拂过园中翘首以盼的白墙黑瓦;当瑞雪覆上罗汉松的针尖时,也同样覆起这徽州的情思。未晞园中这些别具一格的徽派建筑,与这一盆盆形态各异的徽州非遗盆景相得益彰、融为一境。
徽派盆景以古朴、苍老、遒劲、庄重、幽雅为其特点。其传统造型,主要有游龙式、蟠曲式、扭转式和悬崖式等。它源于自然,是自然景观的微缩,但又高于自然,是自然景观典型、最集中的表现。
盆景,纳尘世和时光于咫尺之间,用枝作画,用叶填色,描绘生命的多姿,提炼人生的精妙,既别出心裁又超脱自然。
洪大师还有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为未晞园的每一间客房定制盆景,夏天一天一换、冬天三天一换,让入住的客人每次来的时候都能欣赏到不一样的徽州非遗盆景。如果客人感兴趣,还可以到盆景园中慢慢研究,和洪大师交流交流,若是实在喜爱,还可挑选最中意的一款将其买走,独得这一方天地。
走在古朴幽静的石径上,随处都能感受到洪大师作品的魅力。通往盆景园的小坡上,数十组山水草木盆景蔚为大观,山水田园农耕图、曲径通幽探秘图、临崖翠柏赏仙图、葱郁虬枝对弈图……一组组作品,就像一幅幅立体的画,描摹出各种意境,让观赏的人也不知不觉带入其中的情景,许是农夫、许是行者、许是仙人、也许是观弈者,移步异景,景随人迁。
若是有幸,遇见园中飞雪,那又是另一番绝妙的风景,盆景覆雪后,又呈现出别样的风骨。雪花飘落,世界都变得柔软了,一年的烦恼,被冬天的雪埋藏。煮酒温茶,满饮此杯,岁暮天寒,顺问冬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