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养殖过多肉的小伙伴,都清楚盆栽的多肉最怕积水的环境,若是植物的根部长期浸泡在湿漉漉的土壤中就会病变,因此在盆栽多肉植物的时候,在夏季和冬季需要多加提防,才能保证多肉不会莫名地伤亡。
而春秋时节,温度相对适宜,浇水、追肥、晒太阳等等日常活动,即使是在操作中出现了失误,也不会危及到植物的生命安全。然而,也恰恰因为外界环境的安逸,导致部分人在日常盆栽的期间不注意水、肥、光等因素的搭配,致使多肉徒长成大白菜,失去了该有的美观性。而且多肉长徒的图片一经上传,就被网友评论为:笑出猪叫声了!
多肉植物的茎叶中含水多,因此对补充水分这方面多数人都不太看重,毕竟将多肉搁置在室内,冬季的时候2、3个月不滴水都不补充,植株都不受影响。
然而,多肉植物并不能长期生存在过分干旱的土壤环境中,否则即使株苗活下来了,其茎叶中也会因为大量的水分和养分消耗而变得干瘪丑陋。因此,日常盆栽当学会适当控水,让土壤的湿度适宜。特别是条件可以的花友,最好购买专业的土壤干湿检测仪,这样随时观察土壤中的含水量,及时做出调整。
多肉植物适当地沐浴自然光,可促进叶片中多合成色素,展现出不一样的色彩,满足人们对瑰丽色彩的追求,但是过强的光线亦或者长时间的晒太阳,就可能致使其茎叶脱水干枯,所以我们需要把握住其中的尺度。
通常,多肉植物适合生长在温度处于10摄氏度到28摄氏度之间的环境,因此在此期间,外界的一切要素,都不会对多肉的成长以及开花等造成不可逆的损害,所以,外界环境的气温达到这个标准的情况下,可将其挪出去尽情沐浴光线。
而一旦脱离了这个范围,温度过高的情况下则适当地缩短光照的时间,同时在白天气温最高的时间段遮阴避暑,将其搬到树荫等地方消暑。若是温度特别低的状态下,当将多肉搬进屋,关上窗户隔绝外界的寒流,预防冻伤或者冻坏多肉的茎叶。
多肉植物摊大饼或者穿裙子的情况下,就会阻碍养花人对美的追求,因此这个时候就需要主人早做决定,想要改变现状则可适当地摘心打顶,或者掰叶子,这样不但能够促进多个花头同时萌发成长,又能改变植株原有的生长轨迹,致使其变成多头多肉,一定程度上增强了盆栽多肉的趣味性。
多肉植物对土壤的消耗非常低,但即使如此,常年不换土,对于寿命比较长的多肉植物而言,也无异于囚笼,极大限度上局限了其成长的空间以及潜力等。
所以,居家盆栽当每次间隔上1、2年就给更换上一次盆栽土,可在此期间,检查下根部的健康状况,更换上更加优质的土壤,以及扩大肉质根生存的空间等等。
如何给盆栽多肉创造最适宜的环境,现在的你清楚该怎么做吗?欢迎留言说一说!